坚持生态立企,走绿色崛起之路,这是云锡对以往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倍加珍惜生命之源,循环使用工业用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是生命之源,矿山之魂。云锡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有效实现了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针对矿山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坑下涌水,云锡按不同水质建立相应的回水系统及净化水质设施,分别用于生产、生活,既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又防止了大量涌水排放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对于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水,云锡通过浓密机、尾矿库沉淀等方式处理后,再回用于选矿生产,这样,每年共回用尾矿水约5700万立方,回用率约达84%以上,不仅大大减少了新水的用量,而且确保了尾矿废水的零排放。云锡还将每年的冶炼废水500多万立方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再返回各冶炼工序循环使用,真正实现了全国最大的锡冶炼厂废水零排放的目标。
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矿山复垦基地,尾矿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云锡有10多个矿山、选厂和炼厂,这些依山而建,以山命名,因矿而兴的山头,与其说是一座矿山、一座工厂,不如说是锡矿工人世代生息的家园。对废弃尾矿库进行复垦,建设绿色矿山和花园式工厂,是云锡跨入新世纪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迫切需要。云锡广街红土坡尾矿库,位于素有“滇南鱼米之乡”美誉的大屯坝西南侧。由于四十多年的采矿与选矿,使原本完好的耕地变成了怪石林立的采场和堆满泥浆的尾矿库,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顶在头上的一塘烂泥浆,早在80年代就被中国有色金属公司列为头号险库。为有效阻止土质恶化,保护库区生态环境,云锡采取“宜复则复,宜林则林”的新思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库区铺垫红壤8万多立方米,修砌防洪主沟384米,预埋管道177米,开挖田间水渠4650米,修筑环坝公路和田间干道5.07公里,为企业新增耕地1028亩。如今,成片的竹林在黑水塘边回清倒映,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这就是云锡最早实施矿区复垦的基地。现在,云锡已建成两个国家级矿区复垦示范基地。
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迈上新台阶。云锡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创新,创造性地对澳斯麦特锡粗炼系统进行技术改造,配套了节能环保设施,配套了余热发电机组,带动了整个锡冶炼技术和环保水平的提升。经过云锡二次创新的锡冶炼技术工艺,与原有的反射炉相比,每年节约燃煤11000多吨,热利用率从原来的31.5%提高到了53.6%,提高了22.1个百分点。与之配套的6000kW余热发电机组日发电量在10~13万kWh,年发电量3600万kWh以上,年创效益1400多万元。
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办法,环保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云锡制定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的环保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了深入开展环保工作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建设了一批符合环保要求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二级企业,推动了企业环保工作的全面、高效、和谐发展。云锡制定和实施了《云锡集团公司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并下达了采、选、冶、化等30多个生产作业工序的40多个能耗定额指标和节能量化考核指标,将定额指标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各级领导的业绩考核。同时,持之以恒开展能源审计,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消除浪费,以减少对能源不合理的消耗,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目前,已经通过了省政府能源审计结构对云锡的能源审计。云锡长期开展的无泄漏工厂(车间)创建活动,促进了设备现场管理的加强和设备完好率的提高,杜绝风、水、电、油、汽的跑、冒、滴、漏,降低了能源消耗,年节电量1056.37万千瓦时,节水229.85万吨,节气16.2万立方,节约润滑油29.78吨。
坚持做大总量与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运行质量和谐统一,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以节能降耗、资源高效循环和利用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延伸产业链为载体,云锡正朝着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绿色矿山、生态矿山和现代化矿山努力迈进。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11月12日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