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今年国庆节的7天长假,对于大多数云锡人而言,也许更愿意利用假期旅游、休闲、购物,以自己的方式庆祝第58个国庆。然而,由于云锡这样一个庞大的生产系统要正常运转,还有很多职工不能享受长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坚持加班的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重复着了然于胸的程序,但对于我们、对于其它系统、其它岗位的员工而言,他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面对云锡采、选、冶等上百个岗位,我们选择了具有悠久历史、为云锡曾经做出个突出贡献的老厂锡矿马鹿塘坑作为对象,对马鹿塘坑九区的一个点进行全程跟踪,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忠实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窥一斑而知全豹,本文真实反映在国庆节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的兄弟姐妹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云锡的发展添砖加瓦的事迹和场景。 国庆节的清晨天气真好,锡都个旧的天空露出笑容,阳光从老阴山上斜射下来,照在街上逐渐增多的行人身上,暖洋洋地。街道比平日喧嚣了好多。 “好一个国庆节啊!可任务在身,要到马鹿塘坑井下采访。”记者心想。 8:00时 出发 记者驱车把城市的喧嚣抛在茫茫山海之中,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颠簸了几十分钟后,到达了百里锡山上的马鹿塘坑口。 “今年国庆我加班。” “实际上老厂分矿从去年就已经进行了制度改革,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大部分职工都在上班。” 马鹿塘坑副坑长张六一一面寒暄一面告诉我们说。 9:00时 进坑 记者已经全副武装,俨然一个一线职工的样子,跟随马鹿塘坑副坑长张六一、黄国华、安全股副股长李金全、团总支书记朱孙、九区区长赵文环、安全员李潘云等进坑体验一次安全检查工作。 “咔——嗒,咔嗒”电机车缓缓启动,朝着黑咕隆咚的地层深处驶去。记者不时打开电筒照亮石壁,坑道内风管、水管、电线、水沟始终排在一条线上,行驶了两三千米地上不见一点杂物。 “马鹿塘坑在集团公司是井下较早进入无泄漏车间的单位。”黑暗中有人说。 坑道内的湿气夹杂着一丝霉味迎面扑来,让人感到有些凉意。一束束蓝色的火光在昏暗的坑道不时闪动耀眼的光芒,电机车的晃荡声占据了每个人的思想,此时交谈是费力而徒劳的,身旁的工友干脆闭上眼睛。 9:30时 2050米中段 电机车开过6000多米,停下来。 “今天就到我们最大的主力工区九区去看看。”“九区年产原矿金属量占全坑生产的80%。2007年上半年共产出矿石量46500吨,施工进尺3056.6米。工区点多面广战线长,生产队组多,管理难度大,在马坑有代表性。”黄副坑长说。 一行人在略有坡度的巷道里穿行,来到2050米中段检查,几根襄木横放在路边,两个人在架襄木。 “这些襄木不能横七竖八地摆着,不然会绊倒行人!材料堆放要整齐”。李副股长说。 一路上,检查人员不时把电缆挂勾到安全的高度,不时用铁镐敲打顶板和石壁,沿途电筒光在电缆上、岩石上、风管上不时游动。 路上遇到九区值班长李黑斗。“今天早上弟兄们没有一人请假。探矿一队和掘进十九队在这里工作,负148米中段迎头是回采区,岩层松、散、泥、热、采空区多,我们加强了通风,采取多孔排放,浅孔装药爆破,通风降温的措施,支护跟到迎头,采取表面喷水,边喷边铲的工作方法,减少粉尘的污染。”李黑斗向张副坑长汇报工作情况。 “嘭嘭嘭嘭——”的轰鸣声从负148米中段迎头传上来,声音越来越大。 10:26时 九区负148米中段 2005年由劳务工转为全民工的探矿一队队长段开龙停止了发出巨大声响的凿岩机,数着刚打好的7个眼。在灯光下,石壁坚固地挺立在每个人面前,钻孔断断续续地流淌着浑浊的水。段开龙的双眼炯炯有神,心里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这里的岩石硬度在2~3级之间,要爆破2M高、2M宽规格的迎头,起码还要打10个眼,这样放炮崩落矿石的进尺才是最节约成本、最有效率的。”他支好凿岩机气腿,在岩石层面的下部找了个最佳的位置继续打眼。 掘进19队班长聂忠诚在另一个迎头打眼,拐角处的哈尼族小伙白然居,正忙着搬运襄木,来这里工作三个月的他,希望自己尽快掌握打眼放炮的技术,当上合格的爆破员。 “老厂分矿马鹿塘坑十二区掘进19队,一直在马鹿塘坑5#矿体松、散、闷、热、水、泥的艰苦环境中作业,在长期的矿山井下掘进生产过程中,以善于打硬战,勇于啃‘硬骨头’工程而著称于全坑掘进队组中,多次受到了坑口、矿部和集团公司的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在2004年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虽然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善于打硬战,勇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始终是统领全队的灵魂。”张六一说。 “探矿一队同样很优秀,在老厂锡矿几十年都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队组人员的素质高,从来没有对急难险重的工作有过畏惧。曾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队组、老厂分矿模范班组、老厂分矿十佳队组’等荣誉称号”,黄国华说。 10:40时 1790米中段探矿迎头 “嘭嘭嘭”的声音从白茫茫的雾气中传来,杨三嘎等四人正在打眼。 张副坑长叫停了他们,李金全检查起顶板来,一块硕大的岩石悬于半空,铁镐挖撬后几片岩石坠落下来,露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裂缝。 “闪开,先把上面这块岩石撬掉……” 张六一喊道。 “作业面要随时检查顶板安全,这一块掉下来,你受得了吗?”几个人一面撬着石块,一面数落着杨三嘎等四人。 “哗啦”一下石块掉下来。 “迎头作业不规范,造成险肇事故,责任人按安全管理制度给予处罚!”张六一沉下脸说。 马坑的安全管理之严记者素有所闻,大过节的被罚款,职工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记者心想为他们求情,但安全第一,关爱生命才是真情啊!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11:45时 修理硐室 修理工李建军把修好的凿岩机让组员扛走。 约5平方米的修理硐室里,各种配件整齐地顺墙摆放着,在灯光下闪着金属光泽。李建军忙活着,黑糊糊的油污粘满他的双手,从十指糊到了手臂,有的浸到了肘关节。 “这里主要是维修凿岩机和烂滑轮等机械部件,几乎每天有一两个东西送到这里来修理。国庆节来了,但机械可不跟你过节,在马坑加大搜残找盲力度时,各种配件的损耗也增加了,修理的东西也多了”,李建军一面用棉布擦净沾满黑色油污的双手一面说。 12:15时 放炮 “嘭!”坑内一阵闷响。 “迎头放炮了,放完炮,用抽风机抽半个多小时,再处理部分收尾工作,各采矿队组一天的工作就基本要结束了”。赵文环说。 13:00 时 3-2斜井 一行人跟随作业人员收工了,七拐八拐,来到了3-2斜井。斜井约20来层楼高,坡度近30度,坡面长120米。记者纳闷,怎么来时没有这个斜井 “我们如果走回头路,到乘人车站要走两个多小时啊,来时下坡,现在要爬上去罗!”张六一说着登上石阶。 一行人鱼贯而行,在望不见顶的斜井里吃力地爬,谁都没有说话,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和沉重的脚步声。 13:30时 出坑 “咔嗒,咔嗒”,随着车与钢轨演奏的欢歌,一行人疲惫地坐在电机车上睡着了。 电机车到站,采矿队员从长长的车箱鱼贯而出,急忙掏出香烟分发,上烟点火,深深地吸了一口,一天的疲惫随着烟雾飘散而去。 国庆节的太阳好暖,记者脱下安全帽,解开口罩,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被汗水湿透的头发和背上开始散发出一缕缕的水蒸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