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9米,松矿的月钻探纪录又被综合车间钻探队刷新了!”看到松矿内网上的新闻,人们不由得发出惊叹。然而,这在综合车间钻探队已不算新闻,因为在锡山地层深处,这支骁勇的队伍屡次攻破了自己创下的纪录。 每天清晨,当太阳的光芒还未顾及到这片红土地,一群头戴安全帽,身着油泥混合的“迷彩服”的汉子,便把井口管、测斜仪器往肩头一扛,把黄油、钻头往手腕上一挎,开始了地质钻探工作。他们就是松矿综合车间钻探队的队员,他们称自己是插向地心深处的“探测仪”,在百里锡山披荆斩棘,将宝贵的矿产资源一一探寻。 “言出必行,行必有果。”这是队长孔昆良的工作准则。在队里,队长和各钻探机机长总是身先士卒,坚持在井下跟班带班,及时处理钻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他们的团结带领下,队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完成钻探任务。 钻探队在队伍建设上大打素质牌,由重数量向重层次、重质量转变。车间制定的管理制度化、安全标准化、工作表率化、学习动态化、团结协作化、操作规范化、成本精细化、考核绩效化、改进持续化、效率先进化“十化”管理目标,以及钻孔质量管理、文明机组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四项管理”考核细则及要求,将所有机组推向了劳动比武的“擂台”,极大地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各机组认真组织生产,强化现场安全作业标准,加强成本管理,加快生产进度,高效优质施工,提高了钻孔质量,保证了采心率。 在生产过程中,钻探队积极推广应用新工艺、新设备。绳索取芯的推广应用后,使钻孔质量、取芯率和劳动生产率明显得到提高,与过去相比,生产率提高了近150%。在孔内事故处理上,钻探人员不断摸索,通过经验分析,制造了专门对付孔内事故的偏斜器,在孔内事故处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孔内事故对生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目前,又针对处理孔内事故进行水泥注浆的处理试验,收到可喜的效果。 在地质钻探中,队员们经受,克服了点多面广、工作面远、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的考验,尤其是在积水齐膝深的钻窝里泡在水里打进尺的场面让人看了万分感动。林乔磊带领的钻九机组,工作面在1540中段大箐东210线,钻窝孔内涌水大,地层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但队员们没有被困难压倒,在林乔磊的带领下,弟兄们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一线职工奋力向前,后勤维修提供强大保障。钻探队正在使用的设备有15套地质钻机和两台天井钻机,各种生产所需备品备件和维修工作任务压在维修组19个人的肩上。组长张社祥生产上是一名好手,管理上是一名行家。张社祥要求所有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做到哪里有一线设备损坏,哪里就有维修人员。对于新设备,他总是带领大家了解设备性能,分析设备结构,并对设备进行磨合调试,熟悉设备操作,制定设备维护方案,找出易损件做好备件计划。对于备品备件的库存量他总是了如执掌,各个机组用什么工艺,需要什么备件他都用心地做好准备,各种尺寸的钻头总是摆满在货架上。今年以来,修理组加强回旧利废、节支降耗、技术改进等工作,通过对4型机离合器、镦管机修复旧钻杆、天井钻机钻刀等设施的改进和修复,共节约成本40余万元。 近年来,钻探队通过几次队伍扩充,增加了许多80后,新面孔、新思想在整个队伍中不断涌现。新员工的加入,为整个队伍增添了活力,同时也给队伍整体水平带来了持久战。为此,全队范围内一对一的师带徒行动开始了,老师傅们教徒弟毫不保留,小青年们学技术专心刻苦,并将在老师傅那里取得的宝贵经验与自己的知识相融合,使钻探工艺理论水平不断提升、操作技术不断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许多小青年已经成为生产上的尖兵骨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