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世博网·(中国区)官方网站esb世博网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在回中队的路上,李青格遭遇道路塌方,汽车被冲入江中,他和司机双双失踪。”央视一套热播剧《一路格桑花》的结局让我心生遗憾,满含泪水。李青格,一个放弃都市安逸生活到川藏线追寻父辈足迹的军人记者,却因一次意外事故,永远长眠在了雪域高原……

刚开始看这部取材于党益民同名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的电视连续剧时,我对片名颇感不解,上百度搜索后方知作者和导演的用意。格桑花,一种小小的野花,开在西北高原,淡雅芬芳,高贵圣洁。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藏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不管是谁,只要找到了八瓣格桑花,就找到了幸福。格桑花的生命力极强,它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的身愈挺拔;雨愈打,它的叶愈苍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它是那样的高贵,常在不经意间便烂漫了山坡,不爬到那样的高度是看不到它的。李青格所在的武警部队守护着2400多公里的川藏线,那是一条天路,一条每一公里都倒下了一个年轻士兵的路,一条连接喧闹都市和宁静高原的路,一条让人从目空一切的狂徒变成虔诚圣徒的心灵之路。日夜守护着川藏线的武警战士就像盛开在高原上的格桑花,静静地在严酷的环境中傲然开放,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灿烂的容貌献给了高原、献给了蓝天。

我喜欢上了《一路格桑花》中的主人公,同时也开始了对格桑花的向往。正如原小说作者所写:我爱的花儿在高原,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我爱的人儿在高原,他的笑容没有被污染。念想中,我有了去西北出差的机会。“走吧走吧,带上你的向往,迎接你啊是那迷人的格桑花”,一路哼唱着片中的主题曲,我直奔大西北而去。

甘肃·金川·莲花

我要去参加的会议在甘肃金昌举行,省会兰州是必经之地。到达兰州已近傍晚,我四处环顾,哪里有格桑花的踪影?都市没有,那前往金昌近400公里的路途应该会有吧?

在兰州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向金昌出发。西北天干雨少,6个多小时的路程,沿途所见多为戈壁,偶见一片树林竟也被当地人称为“人间天堂”,这让生长在彩云之南见惯了青山绿水的我初次体会到了,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西北人生活的不易、创业的艰辛。越过山川、戈壁,一座灵秀的小城呈现在我面前。金昌与个旧十分相似,因企而生,因企而存。50年前,金昌还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茫茫荒漠。1958年我国发现金川镍矿,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怀着满腔热血,肩负改变中国缺镍少钴现状的神圣使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汇集这片热士,战严寒、斗风沙,钻地窝、睡草铺,背冰化雪、忍饥挨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金川创业史。从1963年采出第一批矿石、1964年产出第一批电解镍、1966年建成万吨规模的金川一期工程,到2009资产总额达510亿元、营业收入达665亿元、镍产量居全球第四位、钴产量居全球第二位、铜产量居国内第三位,金川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集团公司。

按照线路安排,植物园是参观金川公司生产区的第一站。当人们都在惊叹园内建筑高大、植物繁茂、空气清新时,我却被小径一旁池塘内的几朵莲花所吸引,烈焰般的花蕊在淡黄色花瓣的呵护下幸福地向上伸展着,每一朵都静静地绽放,素雅却不失美丽,动人却并不张扬。我俯下身对准焦距,把它们的身姿携刻为永恒。进入主生产区,厂房外每一条大道都宽敞亮丽,厂房内除了先进的设备和一流的工艺流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外,整洁有序的作业现场、规范温馨的安全提示牌、彬彬有礼而面带微笑的管理及操作员工等等都让人难以忘怀。在位于市区的主生产区已看不到戈壁的踪影,而一些刚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中的重大工程项目则如一座座海市蜃楼挺立在荒漠之中。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金川人并不满足,正在向打造千亿企业的目标进军。

金川在不断崛起的进程中,造就了金昌这座美丽的城市。华灯初上的金昌格外迷人,绿树婆娑,喷泉欢涌,儿童嬉戏,人群起舞。虽然地处西域高原,远离繁华都市,金川人却并不孤独,他们无时不刻不与世界相通相融,缔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看着红透天边的晚霞映衬下金川人的笑脸,我忽然想起金川公司植物园的那几朵莲,或许那莲花就是金川人心中幸福的格桑花吧?

青海·塔尔寺·酥油花

作别甘肃前往青海,经历小段塞外断壁残垣的旧长城,荒漠渐行渐远,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尽入眼中,但依然没有格桑花的踪影。追寻文成公主进藏的足迹叩问历史追溯岁月沧桑,漫步清澈纯美的青海湖畔静观潮起潮落聆听水鸟轻唱,我来到了此行最后也是最难忘的一站——高原佛教圣地塔尔寺。

从未想过一座寺院会有如此动人的故事可听可感。塔尔寺位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站在高大的被钢筋围栏呵护起来的菩提树旁,听着导游娓娓的介绍,塔尔寺的动人故事蒙太奇般展现在我眼前:传说600多年前,宗喀巴大师的母亲在山坡上放羊时诞下了他,宗喀巴的脐血滴在草地上长出了一棵菩提树。宗喀巴3岁进寺随高僧学经,16岁徒步赴藏学法,34岁便对佛教经法有了很深的造诣,创立了格鲁派以“约束自心不让散逸,增长智慧不昧于解脱”等道义为核心的理论,他一生著作达170多卷,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捎去一幅自画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见我面一样。”母亲与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在菩提树旁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几年后又在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当地人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

从未想过与经文相伴的僧人会与花联系在一起。塔尔寺有驰名中外的“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其中一绝酥油花深深地吸引和打动着我。酥油花是藏民族独有的雕塑艺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酥油花以洁白细腻的酥油为原料,调入各种矿物质颜料制成,造型有各种佛像、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有的还组成宗教故事、人间天上生活及神话故事等,具有吉祥喜庆的视觉效果。藏族同胞深信,凡诚心欢喜以酥油花供养诸佛菩萨和护法者,可息灾增益、安乐幸福。每年正月十五是塔尔寺的元宵酥油花灯节,人们做花、赏花,祈求吉祥平安,几百年来从未中止。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机构,寺里设两个专门制作酥油花的机构“上花院”和“下花院”,两院都有专门的艺僧,一般在十五六岁入院,终身从艺。酥油花制作周期长、工序复杂,从准备工作到正式展出历时三个月之久。每年春节前几个月,艺僧们便开始了酥油花的制作。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雪水中,为防手温回暖,必须不时浸冰水、抓冰块,让手指保持冰凉。因此,每位艺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残疾。年复一年,在封闭的阴暗花房里,艺僧们寒冷的手指尖汩汩流淌着属于春天和梦想的温暖色彩。

“如果没有对佛的虔诚之心和对宗教艺术的献身精神,是很难从事酥油花制作工作的。”导游的话语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在塔尔寺僧人心中,酥油花一定就是那幸福的格桑花吧?

从甘肃到青海,我始终没有见到格桑花的踪影。回到家中,花盆里的杜鹃花正鲜艳而幸福地绽放着。幸福是什么?西北之行,给予了我对于幸福的重新认识。对工作多一分坚守、对事业多一分执着、对生活多一分热爱,幸福其实很简单。李青格是幸福的,金川人是幸福的,塔尔寺的僧人也是幸福的,不放弃追寻梦想的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美是永远不会孤独的,生命的一路将永远盛开格桑花!

责任编辑:倪秀华 高 沁